建構溼地生態的本衷
由於台灣的自然生態不斷的被既得利益集團開發破壞
加上地方政府 缺乏生態概念的將原始棲地摧毀
改建成無生命跡象的公園
於是我提出建言 如果看倌自身有一方土地 可參考不才的經驗
自己建造一個 最貼近自然生態的人工濕地
◎水域生態的建立與其功能:濕潤土地 防旱 治洪 淨化 豐富生物多元化
◎切切要學習 尊重原棲地之生態運作 不大規模的更改施工
◎不去除原生地動植物(無論其種類) 該長什麼 就長什麼
◎栽植樹木是對於野生動物的實用性 而不是人類視覺與價值的美觀和種類與品牌的競爭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開工
(1)水域:
挖掘一個深度2公尺 凹字型的水池 分為深水域1m、淺水域0.5m、
泥灘草澤0.1-0.3m、治洪區域0.5m、漫淹區域、、等五個區域
(2)日曝:
挖掘的水池 經日光曝曬一週
(3)空間活化:
在挖掘的水池中置入 枯木 石塊…. 等 供生物覓食 棲息 繁衍
(4)養水:
在新建的水池中 先注入1/3的水
(5)追肥:
在水中加入 由海港買來的雜魚 碎魚漿或是水肥 如豬糞 枯草 枯枝
以燃燒過後的枯木…等 製造營養源
(6)日曝:
水池再經日光曝曬2週 任其腐化 分解 再腐化 再分解......
讓動物性浮游與植物性浮游 經日曬滋生 並達到一定的平衡
(7)注水:
將水注入到水域的標準水位 在水中置入一沉水馬達
每日運轉4小時 兩週後便可停止
(8)植生:
播灑約1公斤的鴿子食料五穀與雀鳥雜粟
(引鳥類取食 鳥類糞便就會留下此地原生種的植物種子
若沒給鳥吃掉 亦會長出其原粟植物)
(9)樌木:
以當地方便取得與生長快速的原生樹木為佳
如 榕樹 菩提 構樹 南美櫻 垂柳、、、等
(10)水植:
建議蘆葦 睡蓮之外 不要再引入其他水生植物
(11)生物能量:
注水到標準水位 滿2週後 便可引進水中生物
建議鯽魚 慈雕 胎將科 五鬚蝦 泥鰍 蜆 螺…..等
水域結構分層的功用
深水域1m(為繁殖區 亦可防寒防熱)
淺水域0.5m (育依水植物 與 中小型水生生物 供應大類型魚類與水禽.涉禽食用)
泥灘草澤0.1-0.3m (供應兩棲甲殼與水禽 涉禽覓食 )
治洪區域0.5m (大雨時 可延遲水量急速綿延)
漫淹區域(大雨時節 可濕潤 可養沃土質 並代謝營養源)
透過 深水域、淺水域、泥灘草澤、治洪區域、漫淹區域,
棲地便會成為一個自然的循環 供育水生植物、魚類 甲殼 螺 貝類
以及養沃、灌溉土地 成為一個自然的溼地生態食物鏈之循環系統
6-8個月後 你就可以親眼看見並參與一個自然生態的形成
昆蟲 食蟲.食果鳥類 與 水禽 皆會自動
絡繹不絕的造訪你的園地 覓食 棲息 甚至繁衍 而生生不息
挖掘一個深度2公尺 凹字型的水池
養水 追肥之後的水色
植木
8個月之後的溼地生態
8個月之後的溼地生態
棲息在溼地的水鳥
8個月之後的溼地生態
棲息在溼地的水鳥
諾亞溼地生物生態協會 江啟章
留言列表